(阅读提示:东宝区仙居乡柴黄村残疾人贫困户朱顺泉,在遭遇意外后仍敢闯敢拼,种了50多亩农田,种植香菇,开办鸡苗孵化场,还发展林地养鸡。今年他又买回了全乡第一架植保无人机,在致富路上顽强拼搏。)
价值4.5万元的植保无人机,东宝区仙居乡柴黄村村民朱顺泉咬咬牙买回了家。从今年4月买回来到6月初,这架无人机不仅帮朱顺泉家50多亩农田完成了施药,还为附近村民几百亩的农田进行了施药。
“无人机可负载20升药水,只需要15分钟就可以充满电,一次能施药二三十亩农田。”从买回无人机后,他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几乎从早到晚地摸索,并参加了荆门市组织的培训,掌握了操控无人机的技术。如今抚摸着这架需要两个人抬起的无人机,56岁的朱顺泉对它的性能说得头头是道。
2013年,朱顺泉因车祸致左腿残疾,无法下田施药,他的老伴彭友珍个头小,背着喷雾器下田也很吃力。这些年来,50多亩农田的农活让夫妻俩累得不轻。2019年,在农机推广活动现场看到无人机喷洒农药的表演后,朱顺泉当即决定买一架。
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,此前,朱顺泉家里欠下了三十万元的债务,加之腿部残疾,他没法外出打工,家庭陷入困境。但是困境,并没有阻碍朱顺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在购买无人机之前,朱顺泉开办了鸡苗孵化场,还借钱买了价值4.9万元旋耕机、拖拉机,不仅解决了自家耕种的难题,还在忙完自家农活后外出帮工挣钱。前几年,他看周边农户种植香菇效益不错,便报名了参加市残联举办的种养殖技术培训班,同时跟着种植大户学习技术。第一次种了5000袋香菇,收成不错,第二年就扩大到1.1万袋香菇,按每袋利润2元计算,种植香菇让他年纯收入超过2万元。
朱顺泉利用自家的40亩山林,再申请扶贫扶持贷款10万元,开始了林地养鸡。他在山林旁空地修建了鸡舍,每天白天鸡在山上乱跑、觅食,晚上自觉回鸡舍,连生蛋都自觉回鸡舍。这种散养的土鸡,肉质味道更好,到了年底销售一空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,偶尔仍有鸡会在山林中产蛋,朱顺泉就得不时瘸着腿上山捡鸡蛋。去年秋天,一只母鸡悄悄在山林中孵化了一群小鸡,带下山时给了朱顺泉和老伴好大的惊喜。
今年,朱顺泉继续拓展了自己的经营模式,又种了5亩地的药材。这些药材属于东宝区的扶贫项目,有专门的药材公司提供种子、种植技术,并负责回收,可以说稳赚不赔。他还在屋前屋后种了200多棵花椒树,一棵树预计能产花椒15公斤,仙居乡有个花椒产业园,收购价至少60元/公斤。去年,朱顺泉家的纯收入已达到了8万元,还清了除产业扶持贷款之外的所有欠款。如今,走在致富路上的朱顺泉说,这些年有政府部门相关扶贫扶残政策的支持,他的闯拼都有底气。帮扶过朱顺泉创业的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评价,朱顺泉在脱贫致富路上敢闯敢拼赶“尝鲜”,属于我市身残志坚的榜样。